14号晚上,有不少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了Google Translate的广告。广告片的主角是近日最火爆的欧阳靖,以城市趣发现为主题,主要展示了Google Translate相机实时翻译的功能。广告片拍的非常有套路,叫人想起来绝大部分品牌转型九零后、95服务市场时会拍的哪种品牌形象片青年、摇滚、滑板、说唱、涂鸦
不少人看到这个广告都有点惊讶,朋友圈广告、欧阳靖这类元素和Google好像总有点不搭界。或者说,Google的出走实在太久了,看到它的广告多多少少叫人感觉有点陌生。
其实在今年春季,Google Translate就针对内地区域打开了所有功能。一个月前的十一长假,Google Translate也就类似的内容在朋友圈投放了一次广告。此前Google放出消息,想要收揽人才,在中国启动AI计划。假如说对于deepmind团队,国内市场意味着TensorFlow和TPU的广袤前景,那样对于近期动作频繁的Google Translate来讲,瞄准了国内市场的什么机会?
翻译官们都是如何赚钱的?
第一大家都了解,翻译软件本身的盈利能力是十分匮乏的。国内环境角逐也更为激烈,既有百度、搜狗如此的网络派,还有有道云、金山这种词典派,与科大讯飞如此的纯技术派。
不管是何种派系,通过翻译软件,或者说翻译技术来变现的方法也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出品功能性翻译硬件商品。把语音翻译功能集成在可以随身携带的硬件商品身上,以随行翻译为卖点。这种商品近期热度非常高,有道、科大讯飞都推出了类似定义的商品,近期Google还推出了支持实时智能翻译的耳机。虽然主打旅游、商业场景,但这种商品多少看上去有的鸡肋。以有道翻译蛋为例,超长待机、语音翻译、文字显示,光凭这类功能甚至找不出一个替代手机翻译软件的原因。
第二,与手机厂家进行合作。以华为Mate和Microsoft的合作为例,借助图像辨别技术进行图片内容翻译,甚至相机实时翻译的确更为便捷,也正在常见应用于各种翻译软件中。而拥有摄像头的手机,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与厂家途径进行定制式合作,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出口。
第三,与企业合作,提供B端服务。不少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口译、文书翻译类工作,借助神经互联网翻译功能代替人力,无疑是企业的最好选择。对涉及不同范围的企业提供定制式的机器翻译开发服务,对于技术提供商来讲,这也是理想的变现渠道。但问题的重点还在于,现在的机器翻译技术,能否应付商务、政务如此需要更高的场景。
用技术搭建护城河的科大讯飞们,会为Google的出现感到担心吗?
那样中国厂家们应该注意了,在以上三个变现渠道中,Google Translate最大概威胁到哪个的市场份额?
以上三个渠道来看,因为更熟练的硬件驾驭能力和更一流的翻译技术,Google Translate在每个渠道中都有我们的优势。但Google的劣势也非常突出,因为Google自己的手机商品和Google助手一些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Google Translate几乎不会以技术提供商的身份去和国产手机厂家合作。加上出走国内市场已久,在大众认知基础上已经开始落后。同时外资企业的敏锐身份,也限制了Google Translate进入一些B端市场。
假如以遭到威胁程度来排列的,搜狗、百度这类网络、科技企业遭到的威胁是最小的。这类企业有丰富的商品形式,输入法、语音助手、语音交互OS等等,光在我们的输出途径上,机器翻译就能找到存在感,企业组织之大,甚至无需靠翻译这件事来赚钱。
第二,就是有道云这些依托于词典的商品。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肯定的市场份额,机器翻译的不断进步,也是在自己的商品上进行升级。Google Translate的出现可能会妨碍他们在硬件方面的扩展,却非常难撼动词典类商品自己的生态。
而受Google Translate威胁最紧急,非常可能是科大讯飞这种纯人工智能技术类企业。在品牌知名度上,在人工智能年代才开始走起来的技术企业甚至比人工智能年代回归中国的Google还要薄弱。同时在技术输出途径上,这类企业很有限,在凡是硬件市场上有一些话语权的品牌,大多都会自己研发翻译技术,或者通过语音交互OS直接搭载翻译技术组件。可人工智能技术类企业假如自己去研发硬件,又会破坏技术企业定义本来的初衷。
这类纯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做的,只有守好自己在企业服务和途径技术提供这一片小天地。说到底,还是生态基础太薄弱。技术固然可以成为护城河,可技术能守住的城池,真的太狭小了。
防止重蹈覆辙,Google Translate非常可能是Google战营的数据搜集器
不过幸运的是,Google Translate这半年来的低调的行事风格,显然没想着和中国哪一家企业抢夺市场,虽然推出了实时翻译耳机,但因为涉及到谷歌 Assistant的调用,这款硬件短期内也不会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浪。
至于Google Translate这两款广告,也智能被看做适用于旅游场景什么中国人会拿着手机在大街小巷照来照去,看其他人的英文纹身的意思是?难道是怕直接上去问会被金链大哥暴揍?
大家更想把Google Translate的出现,看做Google回归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策略举措。其实就在Google、百度、雅虎等等搜索引擎并存的年代,单纯从搜索引擎的技术来讲,Google的分词技术并不算太出色。伴随渐渐离得远远的国内中文用户,Google搜索的分词技术已经非常难在云数据年代追赶上其他搜索引擎了。
而在机器翻译,特别是语音和图片的辨别翻译上,对数据的依靠远超于搜索引擎。Google Translate这个时候的出现,显然是为了以后打下基础,以免重蹈搜索的覆辙。
只是在这个各种翻译硬件、软件横飞的时候,Google Translate能否靠一两条貌似非常懂青年的广告片取得市场,可能需要再议啦。